紧张筹备两个月,终于在这里了。但我却觉得自己完全不能融入这里。
2014年6月27日星期五
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
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
2014年3月22日星期六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达卡-格莱珉银行见闻录-1
2014年3月20日,我乘坐MU2035航班从北京,经昆明前往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旅行。此行的目的是跟随高战先生去格莱珉银行总部进行交流和业务洽谈。我想通过这次旅行,能够对格莱珉银行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对孟加拉国这个能产生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的国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我们所持护照是半年两次的商务签证,签证费250元,需要提交两张照片、邀请函、工作证明和签证申请表等资料。递交资料后两个工作日就可以签发。需要说明的是,签证按有效期和次数分为三种:三个月一次、半年两次和一年多次。这三种并非自由选择,而是由签证官审核材料后决定你可以申请哪一种。我们想要一年多次的,但最终对方仅允许我们申请半年两次的签证。
机票是通过携程预订的。中间还看过qunar.com的票价。确实有比携程更低的价格,但是如果进一步操作,均提示“此价位的机票已售完”,纯属浪费时间。最终还是乖乖回携程了。
MU2035是一个包含国内航段的国际航班。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的国际航班Check-in,但并不出关,而是经过单独的50号登机口登机。在抵达昆明后,需要更换登机牌、出关、安检后再登机。这一趟下来,基本上是飞机等人,所以不会有什么时间可以耽搁。
抵达达卡的时间是当地时间下午14:15(Dhaka属于GMT+6时区,等于北京时间16:15),晚点1小时。在入关时,碰到了一个超级认真的工作人员。我们一起排队的有大约十来个中国人,大家的英语都不怎么灵光。那位仁兄基本上每个人都要问15分钟以上。我们排在后面的上前去观察了情况以后,告诉我们慢的原因:1.入境卡上没有填写当地地址;2.没有填写当地联系电话;于是我们未雨绸缪,把要求的信息填上去。期间还有几位貌似印度人落落大方地在我们前面插队办理的。那个无耻的样子好像是地上的一米线是给来自中国的下等人设置的。
总而言之,一个小时之后终于轮到我了。严肃认真的边检官员了我几个问题:这个地址是什么地方?我回答说是我要入住的酒店(其实我只回答了一个单词“Hotel”);你住在哪个房间(Room Number),可惜我没听懂,于是他让我拨通我填写的那个电话,让懂孟加拉英语的小伙伴和他沟通,算是搞定了。第三个问题,他指着我写的电话中得数字,问我这个数字是“One or seven”,我告诉他,这是Seven。他表示很满意,就盖章让我滚蛋了。
小伙伴告诉我,我们下榻的王子酒店会派人来接我们去酒店。我一出大门就看到了写着我名字的牌子。一个人确认是我以后,让我从出口绕过来。当我绕过去以后,看着那一大堆长得一模一样的外国人,立马晕了,不知道刚才和我打招呼的是哪一位了。我站在那里茫然四顾了大约一分钟,有一个男人从前面折了回来,示意我跟他走。我其实不是很确定是不是应该跟他走,不过如果不走的话我还得解释。所以就姑且跟着。他来到一个写着酒店名称的小房间门口,我才确定没问题了。
那个人打了几个电话,告诉我来接我的车需要“a few minutes”才会到,我说“OK”,然后就拿出飞机上看了一半的书,这样他就不会再试图和我唠嗑儿了。一个小时以后,他告诉我车到了,让我跟跟他走。机场外面,空气很闷热,候机厅外面的通道的都被从底至顶的铁栅栏包围着,两端各有一道大门,由持枪士兵把守。但是他们并不盘查进出的车辆,只是抬手示意放行。在正面的栅栏外,扒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男女老手都有,他们只是站在那里,手握着栅栏,看着里面,面无表情。我很好奇他们在做什么,但最终也没有张口问。
车是一辆很破烂的丰田,车窗半摇,而且不能关上。座椅很破旧,前挡风玻璃的副驾驶位置打破了,用很多透明胶带粘着。看起来变速箱也有点问题,因为每次起步时都需要花很大力气,尝试多次才能把档挂入位。中间还熄过几次火。驶出候机楼的通道以后,拐了两个弯,然后孟加拉的闹市区就猛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面前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对面有一张巨幅画像,看样子是他们的某个领导人。画像下面是一条三岔。许许多多的卡车、轿车、机动三轮车(就是三蹦子),人力三轮车、行人,都亲密无间地裹挟在一起。连同刺眼的目光,飞扬的灰尘,构成了一幅既魔幻又现实的场景。所有的车都在鸣喇叭,但同时没有任何人把喇叭声当回事。车与车的距离都是以厘米来计算的,我一直都在为周围的车会不会真的接触上而担心,但是居然,所有这些移动的人和物体,没有产生任何接触,相安无事。
Grand Prince Hotel,由于是距离格莱珉银行总部最近的酒店,因此也成了几乎所有以格莱珉银行为目的人的首选。不过这家酒店的条件真的是很一般,也就是国内二星的档次。酒店大堂在大厦三楼,一楼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超市,二楼是一个服装商店。酒店前台对我大讲孟加拉英语,我完全不知所云。于是我放弃了,打电话给这次来孟加拉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国际交流合作处经理兼导游兼翻译兼地陪兼秘书泳斌同学,让他来大堂救我。拥有这么多头衔的人果然不是盖的,他对服务员大讲孟加拉语和英语,很利索地搞定了所有的事。
由于我们的酒店是格莱珉银行的职员帮忙预定的,所以收到的待遇也很不同:免费的机场接送、超低的折扣、无预授权无押金也不要求暂扣护照。填好登记表以后,我就拿到了房间钥匙。服务生帮我把行李拿到了房间里,我问泳斌是否需要给这个服务员小费,他说孟加拉国都不需要付小费的。刚好我也没有,因为我还没来得及换钱。
简单休整了一下,我们就出门了。首先是换钱,根据泳斌的经验,100美金就足够这一礼拜的花销了。于是我带了100美金,去前台换了7,700孟加拉塔卡。厚厚的一叠,里面居然没有一张看上去比较新的钱,那种程度在国内是要被银行回收退出流通的,但在这里还照用不误。
接下来要去吃饭了。我已经饿了一天了,迫不及待要在本地的餐馆里饕餮一番。泳斌带我去里酒店咫尺之遥的一家本地餐馆吃饭。看条件和装潢,基本上就是成都小吃的水平。孟加拉文的菜单我根本看不懂,泳斌为我们点了鸡肉炒饭和牛肉炒饭,还有一种叫做Lassy的饮料。吃的时候,泳斌告诉我,大家都在看我们,因为我们吃饭居然用勺子。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菜单上没有标出每种东西的价格,我问泳斌,他说这边的小餐馆都是这样的,只有高档餐厅的菜单才会有价格。我说那不会被人狠宰一刀吗,火车站的黑社会就是这样的,等你吃掉一个茶叶蛋才告诉你茶叶蛋你根本吃不起。他告诉我孟加拉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最后吃完结账,一共200多塔卡而已,我松了口气。
第二件事是去买当地的电话卡。这边的电信营业厅简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一张类似小学里的课桌,一把椅子,一个中年人,一个本子,一个类似于NOKIA 3310的手机就是全部了。需要给手机充值的顾客,在本子上写上自己的手机号和充值金额,然后把钱给老板。老板用自己的手机操作,将话费充入顾客的手机号里。搞定以后把这一行记录划掉。不知道这个老板是如何盈利的,但我在那里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都没有闲着过,可见生意还是挺好的。
我们说明了来意,要买一张3G电话卡。他要求看一下手机,我给他看了我带着的SAMSUNG Note 3的卡槽,他表示自己只卖大卡,且没有剪卡器。不过他推荐我去隔壁,因为那里有剪卡器。隔壁电信营业厅的规模果然大了许多,除了一桌一椅一人一本一手机之外,他们居然还有一个柜台,里面摆了各种功能手机和山寨手机。老板告诉我他有SIM卡卖,也可以剪卡。又给我推荐了一款3G数据套餐:350塔卡,包含2GB流量。在我还在考虑的时候,他就已经让我选好了号码,麻利地把350元充了进去。可是按照提示进行套餐申请操作时,得到的反馈却是余额不足。老板想了半天,告诉我说因为我没有把税款也充进去。我觉得这里面有点不对,但有说不上是哪儿不对,老板已经用计算器啪啪啪按了半天,告诉我还需要再充60塔卡进去才行。充完以后,申请果然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测试一下本地的3G速度了。我拿出Note3,把卡插进去,开机,出现了开机画面,正在搜素网络,然后……失败了。在设置里面一通折腾,还是不行。老板接过来,也是一通折腾,依然不行。不过这在我意料之内,我自信对Android手机的熟悉程度,卖手机的没几个比我强的。接下来是各种对照组测试,用泳斌的Galaxy S4测试,结果是有信号但没有数据。在我们鼓捣手机的时候,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上来一大群人,好奇地盯着我们俩的手机看。就好像我们是拿着昨天才发布的iPhone最新款手机的暴发户。我不太想继续被人参观,又觉得这个问题自己是可以解决的,于是就付了款,带着不能用的手机和SIM卡撤退了。最后一共给了老板660塔卡(SIM卡200+套餐350+税60+剪卡费50)。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剪卡还要钱?!不管了,反正才几块钱而已,不计较了。
接下来的时间,泳斌带我在街上走了走,去看了此行的目的地:格莱珉银行总部。之前在照片里看过这个大楼,但是看到真的大楼矗立在达卡的一片低矮房屋中间,显得鹤立鸡群。路上想去格莱珉银行创办的纺织和成衣品牌专卖店Grameen Check去看看的,但是已经打烊了。路过一个小茶摊,我们也坐下体验一下。老板当场为我们炮制本地奶茶。基本上是咖啡的冲泡方式,只是很简陋,最后要加入一些炼乳样的东西,还有很多糖。味道还可以接受。我们为店主拍照,他很认真地摆POS,脸上洋溢着笑容。结账时问价格,6塔卡,2杯的价格。
回去时还逛了一下一楼的超市。我买了一瓶洗发水,泳斌买了果汁和牙膏。结账时发现这边也是可以刷银联卡的。顺便说一下,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所有的商场、餐厅、酒店,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女性,只有在我们酒店楼下的这家超市里,有大约一半职员都是女性。
回到房间里,我开始认真考虑为什么手机不能上网。想了半天,又把手机的网络设置点了一遍,发现没有接入点设置(APN)。于是从网上搜索了一个配置方案,又试了很多次,终于搞定了。我不免为自己这个IT宅男能搞定这么难的问题沾沾自喜,同时又为本地电信运营商服务水平之差和移动网络使用门槛之高感到深深地担忧。
手机和电脑有了网络,我觉得自己又重新接入了这个世界,于是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想,结束了我的孟加拉之旅的第一天。
我们所持护照是半年两次的商务签证,签证费250元,需要提交两张照片、邀请函、工作证明和签证申请表等资料。递交资料后两个工作日就可以签发。需要说明的是,签证按有效期和次数分为三种:三个月一次、半年两次和一年多次。这三种并非自由选择,而是由签证官审核材料后决定你可以申请哪一种。我们想要一年多次的,但最终对方仅允许我们申请半年两次的签证。
机票是通过携程预订的。中间还看过qunar.com的票价。确实有比携程更低的价格,但是如果进一步操作,均提示“此价位的机票已售完”,纯属浪费时间。最终还是乖乖回携程了。
MU2035是一个包含国内航段的国际航班。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的国际航班Check-in,但并不出关,而是经过单独的50号登机口登机。在抵达昆明后,需要更换登机牌、出关、安检后再登机。这一趟下来,基本上是飞机等人,所以不会有什么时间可以耽搁。
抵达达卡的时间是当地时间下午14:15(Dhaka属于GMT+6时区,等于北京时间16:15),晚点1小时。在入关时,碰到了一个超级认真的工作人员。我们一起排队的有大约十来个中国人,大家的英语都不怎么灵光。那位仁兄基本上每个人都要问15分钟以上。我们排在后面的上前去观察了情况以后,告诉我们慢的原因:1.入境卡上没有填写当地地址;2.没有填写当地联系电话;于是我们未雨绸缪,把要求的信息填上去。期间还有几位貌似印度人落落大方地在我们前面插队办理的。那个无耻的样子好像是地上的一米线是给来自中国的下等人设置的。
总而言之,一个小时之后终于轮到我了。严肃认真的边检官员了我几个问题:这个地址是什么地方?我回答说是我要入住的酒店(其实我只回答了一个单词“Hotel”);你住在哪个房间(Room Number),可惜我没听懂,于是他让我拨通我填写的那个电话,让懂孟加拉英语的小伙伴和他沟通,算是搞定了。第三个问题,他指着我写的电话中得数字,问我这个数字是“One or seven”,我告诉他,这是Seven。他表示很满意,就盖章让我滚蛋了。
小伙伴告诉我,我们下榻的王子酒店会派人来接我们去酒店。我一出大门就看到了写着我名字的牌子。一个人确认是我以后,让我从出口绕过来。当我绕过去以后,看着那一大堆长得一模一样的外国人,立马晕了,不知道刚才和我打招呼的是哪一位了。我站在那里茫然四顾了大约一分钟,有一个男人从前面折了回来,示意我跟他走。我其实不是很确定是不是应该跟他走,不过如果不走的话我还得解释。所以就姑且跟着。他来到一个写着酒店名称的小房间门口,我才确定没问题了。
那个人打了几个电话,告诉我来接我的车需要“a few minutes”才会到,我说“OK”,然后就拿出飞机上看了一半的书,这样他就不会再试图和我唠嗑儿了。一个小时以后,他告诉我车到了,让我跟跟他走。机场外面,空气很闷热,候机厅外面的通道的都被从底至顶的铁栅栏包围着,两端各有一道大门,由持枪士兵把守。但是他们并不盘查进出的车辆,只是抬手示意放行。在正面的栅栏外,扒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男女老手都有,他们只是站在那里,手握着栅栏,看着里面,面无表情。我很好奇他们在做什么,但最终也没有张口问。
车是一辆很破烂的丰田,车窗半摇,而且不能关上。座椅很破旧,前挡风玻璃的副驾驶位置打破了,用很多透明胶带粘着。看起来变速箱也有点问题,因为每次起步时都需要花很大力气,尝试多次才能把档挂入位。中间还熄过几次火。驶出候机楼的通道以后,拐了两个弯,然后孟加拉的闹市区就猛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面前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对面有一张巨幅画像,看样子是他们的某个领导人。画像下面是一条三岔。许许多多的卡车、轿车、机动三轮车(就是三蹦子),人力三轮车、行人,都亲密无间地裹挟在一起。连同刺眼的目光,飞扬的灰尘,构成了一幅既魔幻又现实的场景。所有的车都在鸣喇叭,但同时没有任何人把喇叭声当回事。车与车的距离都是以厘米来计算的,我一直都在为周围的车会不会真的接触上而担心,但是居然,所有这些移动的人和物体,没有产生任何接触,相安无事。
Grand Prince Hotel,由于是距离格莱珉银行总部最近的酒店,因此也成了几乎所有以格莱珉银行为目的人的首选。不过这家酒店的条件真的是很一般,也就是国内二星的档次。酒店大堂在大厦三楼,一楼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超市,二楼是一个服装商店。酒店前台对我大讲孟加拉英语,我完全不知所云。于是我放弃了,打电话给这次来孟加拉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国际交流合作处经理兼导游兼翻译兼地陪兼秘书泳斌同学,让他来大堂救我。拥有这么多头衔的人果然不是盖的,他对服务员大讲孟加拉语和英语,很利索地搞定了所有的事。
由于我们的酒店是格莱珉银行的职员帮忙预定的,所以收到的待遇也很不同:免费的机场接送、超低的折扣、无预授权无押金也不要求暂扣护照。填好登记表以后,我就拿到了房间钥匙。服务生帮我把行李拿到了房间里,我问泳斌是否需要给这个服务员小费,他说孟加拉国都不需要付小费的。刚好我也没有,因为我还没来得及换钱。
简单休整了一下,我们就出门了。首先是换钱,根据泳斌的经验,100美金就足够这一礼拜的花销了。于是我带了100美金,去前台换了7,700孟加拉塔卡。厚厚的一叠,里面居然没有一张看上去比较新的钱,那种程度在国内是要被银行回收退出流通的,但在这里还照用不误。
接下来要去吃饭了。我已经饿了一天了,迫不及待要在本地的餐馆里饕餮一番。泳斌带我去里酒店咫尺之遥的一家本地餐馆吃饭。看条件和装潢,基本上就是成都小吃的水平。孟加拉文的菜单我根本看不懂,泳斌为我们点了鸡肉炒饭和牛肉炒饭,还有一种叫做Lassy的饮料。吃的时候,泳斌告诉我,大家都在看我们,因为我们吃饭居然用勺子。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菜单上没有标出每种东西的价格,我问泳斌,他说这边的小餐馆都是这样的,只有高档餐厅的菜单才会有价格。我说那不会被人狠宰一刀吗,火车站的黑社会就是这样的,等你吃掉一个茶叶蛋才告诉你茶叶蛋你根本吃不起。他告诉我孟加拉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最后吃完结账,一共200多塔卡而已,我松了口气。
第二件事是去买当地的电话卡。这边的电信营业厅简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一张类似小学里的课桌,一把椅子,一个中年人,一个本子,一个类似于NOKIA 3310的手机就是全部了。需要给手机充值的顾客,在本子上写上自己的手机号和充值金额,然后把钱给老板。老板用自己的手机操作,将话费充入顾客的手机号里。搞定以后把这一行记录划掉。不知道这个老板是如何盈利的,但我在那里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都没有闲着过,可见生意还是挺好的。
我们说明了来意,要买一张3G电话卡。他要求看一下手机,我给他看了我带着的SAMSUNG Note 3的卡槽,他表示自己只卖大卡,且没有剪卡器。不过他推荐我去隔壁,因为那里有剪卡器。隔壁电信营业厅的规模果然大了许多,除了一桌一椅一人一本一手机之外,他们居然还有一个柜台,里面摆了各种功能手机和山寨手机。老板告诉我他有SIM卡卖,也可以剪卡。又给我推荐了一款3G数据套餐:350塔卡,包含2GB流量。在我还在考虑的时候,他就已经让我选好了号码,麻利地把350元充了进去。可是按照提示进行套餐申请操作时,得到的反馈却是余额不足。老板想了半天,告诉我说因为我没有把税款也充进去。我觉得这里面有点不对,但有说不上是哪儿不对,老板已经用计算器啪啪啪按了半天,告诉我还需要再充60塔卡进去才行。充完以后,申请果然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测试一下本地的3G速度了。我拿出Note3,把卡插进去,开机,出现了开机画面,正在搜素网络,然后……失败了。在设置里面一通折腾,还是不行。老板接过来,也是一通折腾,依然不行。不过这在我意料之内,我自信对Android手机的熟悉程度,卖手机的没几个比我强的。接下来是各种对照组测试,用泳斌的Galaxy S4测试,结果是有信号但没有数据。在我们鼓捣手机的时候,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上来一大群人,好奇地盯着我们俩的手机看。就好像我们是拿着昨天才发布的iPhone最新款手机的暴发户。我不太想继续被人参观,又觉得这个问题自己是可以解决的,于是就付了款,带着不能用的手机和SIM卡撤退了。最后一共给了老板660塔卡(SIM卡200+套餐350+税60+剪卡费50)。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剪卡还要钱?!不管了,反正才几块钱而已,不计较了。
接下来的时间,泳斌带我在街上走了走,去看了此行的目的地:格莱珉银行总部。之前在照片里看过这个大楼,但是看到真的大楼矗立在达卡的一片低矮房屋中间,显得鹤立鸡群。路上想去格莱珉银行创办的纺织和成衣品牌专卖店Grameen Check去看看的,但是已经打烊了。路过一个小茶摊,我们也坐下体验一下。老板当场为我们炮制本地奶茶。基本上是咖啡的冲泡方式,只是很简陋,最后要加入一些炼乳样的东西,还有很多糖。味道还可以接受。我们为店主拍照,他很认真地摆POS,脸上洋溢着笑容。结账时问价格,6塔卡,2杯的价格。
回去时还逛了一下一楼的超市。我买了一瓶洗发水,泳斌买了果汁和牙膏。结账时发现这边也是可以刷银联卡的。顺便说一下,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所有的商场、餐厅、酒店,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女性,只有在我们酒店楼下的这家超市里,有大约一半职员都是女性。
回到房间里,我开始认真考虑为什么手机不能上网。想了半天,又把手机的网络设置点了一遍,发现没有接入点设置(APN)。于是从网上搜索了一个配置方案,又试了很多次,终于搞定了。我不免为自己这个IT宅男能搞定这么难的问题沾沾自喜,同时又为本地电信运营商服务水平之差和移动网络使用门槛之高感到深深地担忧。
手机和电脑有了网络,我觉得自己又重新接入了这个世界,于是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想,结束了我的孟加拉之旅的第一天。
订阅:
博文 (Atom)